我們的教室招生跟過去有些不同,現在有些課程會做難度分流,不是以學員廚藝好壞做區隔,而是對台菜文化的認識深淺做分界,因為上課過程中,學員會發現,台菜的烹調方式與其它菜系都不相同,技巧、觀念也都不相似,對新學員來說充滿衝擊,很多資訊要一次吸收的確有難度,此時的台菜烹飪課程不單純只是廚藝課,同時也是台菜的文化課,所以有些難度較高的課程,就會專屬舊學員報名,避免新學員一開始就遇到強烈的挫敗感。
我很期待自己能教得非常仔細,盡可能將技術、知識交給上課學員,不能有所遺漏,因此時間的控管變得需要非常精準,因此一整天的課程中,我都會安排三段提問時間,希望學員能先吸收上課資訊後融會貫通,然後再分批次的慢慢解決心中的疑惑,如此吸收能力變強,同時也不影響上課的時間規劃。
這幾年的課程教學中,我發現新學員通常會非常興奮、期待課程的到來,因此有時候會非常熱情的提出各種發問,但其實有些問題來得實在太早,等我解釋完、示範完,這些問題幾乎就不會存在,所以我會建議新學員一個好的上課訣竅,先將疑問寫在講義上,等提問時間一到再一併提出,如此的好處在於,有些疑問在示範過程中可能早已解釋,同時疑問經過整合後,會更有學習效果。
有些適合新學員參與的課程也會盡量控管人數,畢竟團體課必須掌控上課的秩序與時間,加上想傳授的知識非常多,因為部分菜色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識了解後才較為容易理解,但也不代表我不歡迎新學員加入課程,例如每年二、三月我都會開堂新生專屬課程,那就是「油炸課」,用巧妙的方式讓任何怕油鍋的人都可以簡單上手,會油炸以後,許多課程將會游刃有餘。
我認為教室的烹飪課是一場烹飪遇上文化的邂逅,單一片面認識一方都不可以,不了解文化背景,怎能做出老台菜?最近準備開一堂魚料理課,單一品種的魚,可以認識8種老台菜的經典料理方式,一整天的實作課程要準時下課,可真是對我的一大挑戰,這些魚料理的技法對早年的台灣人來說是稀鬆平常,但現代人卻完全陌生,必須在數小時內讓學員融會貫通老祖先的技術,這對我與學員來說都是考驗,對新學員來說也是挑戰,必須認識過往的生活背景,才能理解這些技法的產生。
傳承不是單純課程教學,而是要讓學員得以融入、內化,如此才能真正傳出。